聽到「拔智齒」不禁讓人眉頭一皺,「好像很可怕要割開牙肉」、「拔完好像會臉部麻痺」開始各種各樣的腦內小劇場,因為網路常常有許多人分享拔牙中的疼痛腫脹等不適感,甚至拔完之後的後遺症,但在專業醫師眼中,智齒並沒有這個得可怕,只是常常躲起來無法直接拔除,聯強牙醫林家謙醫師就來好好跟大家談談智齒到底該不該拔。
一般正常成年人口腔內會有32顆牙齒,智齒是口腔內第三大臼齒,原本是擁有補充第二大臼齒功能,我們現代人擁有較完整的潔牙觀念,不再需要拔智齒補全其他缺牙的問題,導致第三大臼齒成為人類演化中退化的器官,位於口腔內最後側,發育時間也比一般的牙齒晚,大約在16~25歲左右長出,在人類不斷的演化過程中,飲食的改變使得我們顎骨生長有往「窄」、「小」的方向演進,引起智齒沒有生長的空間,抑或無法完全萌出。
智齒既然已經沒有太多功能了,那有需要拔除嗎?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將智齒拔除,只要確定智齒的生長角度與清潔沒有問題,保留智齒並無太大問題,但若智齒擠壓到臼齒,就容易產生清潔死角,牙周病、蛀牙、牙齦發炎等狀況就很容易發生。以下整理出智齒需要拔除的原因:
1.牙冠周圍發炎:智齒位於上下齒列兩側最後一顆牙齒,在清潔上較困難,如果智齒生長的不正,想清潔乾淨更是有不容易,此時醫師會建議患者拔除智齒,避免清潔不乾淨造成牙冠周圍經常疼痛、牙肉發炎、紅腫、流膿、甚至還會導致蜂窩性組織炎。
2.蛀牙:如果蛀牙僅是在智齒上那拔除智齒即可,擔心的是蛀牙若是發生於智齒前方的臼齒,影響的不僅僅是單顆牙。很多患者的狀況是智齒往前牙傾斜,造成和前方接觸的臼齒的位置蛀牙,這個位置通常都會很接近牙髓腔,一般都需要做根管治療;即使沒有做根管治療,這個位置也相當難使用醫材填補蛀牙造成的空洞,甚至可能還需施作牙冠增長術,才有辦法救回牙齒,也有可能導致健康的臼齒因此壞掉。
3.囊腫:齒源性囊腫通常會造成顎骨腫脹,包含可能和蛀牙有關的根尖囊腫也可能和缺牙或牙齒阻生有關(如:含牙囊腫), 醫師的處理方式通常將囊腫與智齒一併取出,建議患者若醫師評估此種情形的可以不拔智齒,也要定期拍攝全口X光片觀察智齒的生長情況。
聯強牙醫林家謙醫師建議在17~26歲的這段時間拔智齒,這時候是人類免疫力比較好的時期,免疫力好的優勢是傷口癒合速度快、疼痛感較低,而且此時智齒剛萌芽、初生長,不會有蛀牙或發炎等複雜的狀況,拔智齒比較起來更為容易,拔智齒雖然聽起來很可怕,但現在的醫療發展已經有減痛、舒眠等方式可以輔助降低治療中的不適,因此若牙齒有任何不舒服不要拖延盡快找專業醫師進行評估,該拔就拔,避免狀況惡化影響更多牙齒。